照片:海峡时报/庄俊良
症状而非习惯
在新加坡这样的学校环境中,学业成绩受到高度重视,时间总是在滴答滴答地流向下一次评估,拖延症往往被误解为懒惰或时间管理不善。然而,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拖延症很少与缺乏纪律有关--它往往是自卑、自我怀疑和消极思维模式等更深层次情感挣扎的症状。在与许多学生合作之后,我观察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有强烈的愿望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的拖延反映了渴望成功与感到不知所措或害怕失败之间的内在冲突。
拖延症到底是什么?
拖延是指在明知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的情况下,仍然拖延任务的行为。从表面上看,这可能是不良习惯或缺乏动力。但对许多学生来说,拖延是一种应对机制--一种避免恐惧、羞愧或认为自己不够好等不舒服情绪的方式。
拖延症背后的深层问题
1.自尊心低

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的学生可能会延迟开始任务,因为他们认为无论如何都会失败。"如果我不尝试,我就不会看到自己失败,"这是他们可能持有的一种无声的信念。这种逃避有助于维护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一点自我价值。根据我作为辅导员的经验,我见过很多学生陷入这种自我保护的循环--拖延成了他们逃避潜在失败痛苦的一种方式。这不仅仅是为了逃避工作,而是为了控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脆弱的自尊。
2.害怕失败或成功
有些学生非常害怕失败,他们宁愿逃避尝试,也不愿冒做不好的风险。还有一些学生害怕成功带来的期望--"如果我下次不能保持下去怎么办?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这些恐惧揭示了学生在学业之外所面临的复杂情感压力。在与学生的合作中,我注意到,对失败的恐惧往往与对来自自己或他人的评判和失望的深层恐惧密切相关。同样,对持续成功的焦虑也会产生一种令人瘫痪的压力,甚至让人感觉做得好也有风险。
3.消极的自我对话
像 "我不够聪明 "或 "我总是搞砸 "这样的想法会产生心理阻力。这些内心叙述成为内在障碍,使最简单的任务也感到难以承受。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看,这些消极的自我对话模式往往根深蒂固,会强化无助感和焦虑感。

4.完美主义
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却从不提交的学生可能陷入了完美主义。对他们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够 "好",所以任务永远无法完成。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完美主义往往掩盖了对批评或失败的更深层次的恐惧,从而产生了对控制的瘫痪性需求。在我与学生的合作中,我看到了这种对完美无瑕的不懈追求是如何导致巨大压力和职业倦怠的。
如何帮助学生控制拖延症?
拖延往往不仅仅是坏习惯或时间管理不善的问题--它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情感挑战,如自我价值低、害怕失败和完美主义。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来看,帮助学生克服拖延症意味着温和地挑战这些限制性信念,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探索和重塑他们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想法。通过支持学生取得微小的成功、培养自我同情、将注意力从完美转向进步,我们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自信、复原力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最终想法
总之,拖延往往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信念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纠正他们的习惯。当我们以好奇心和同情心,而不是批评的态度来对待拖延症时,我们就会给学生提供工具,让他们不仅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而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总是拖拖拉拉,请考虑向学校辅导员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咨询。有时,看似时间问题的问题其实是心灵问题--等待被倾听。
撰稿人 刘燕红,首席治疗师